我的鄂尔多斯记忆: 带学生野营拉练到延安
(图:本文作者1976年在乌审旗一完小授课)
1975年,我从内蒙伊盟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回到我插队的乌审旗嘎鲁图公社,留在公社学校当老师已经有两年多了。当时嘎鲁图公社学校和乌审旗其他公社学校一样是七年一贯制学校,七年级就是初中毕业班。我当时在学校主要教体育课和蒙文班的汉语文课。当时有毛主席的最高指示:“野营拉练好”。“大、中、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否利用假期也可以实行野营训练一个月。”于是,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全军乃至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野营拉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嘎鲁图公社学校也积极响应这最高指示,在当时的贫下中牧管理学校委员会的支持下,决定让七年级毕业班(高年级)实施野营拉练步行到革命圣地延安。由当时的贫下中牧管理学校委员会的皮力吉老汉,七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哈斯其鲁老师和我三位老师带着七年级毕业班22名蒙古族学生实施这在当时看来也颇为惊人的不可思议的野营拉练计划——步行拉练到延安。
当时的学校管理不像现在这样要层层汇报请示批准,只记得当时的学校校长巴音达赖向公社主管文教的金山书记打了个招呼,就让我拿着学校介绍信到公社办公室加盖了公社的公章就准备出发了。记得当时的介绍信是我自己写的,具体内容是“兹有我校蒙文毕业班学生响应毛主席 “野营拉练好”的最高指示,由皮力吉、哈斯其鲁、吴毅德三位老师带队步行拉练到延安,请沿途各有关单位予以支持为盼.”等等。
那时那个毕业班的学生有阿拉腾敖其日、昂哈巴雅尔、其明脑日布、布日尼、沙格亚、敖特汉巴娃等20个男生,有格根图雅等2个女生。他们从未出过乌审旗界,更不用说是跨省出行了,而且是到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当时的那个兴奋劲儿啊可想而知!
因为从未去过延安,也不知道怎么走。经向一些开车去过陕西西安的司机请教,确定了大致的路线是从嘎鲁图公社学校—乌审旗纳林河—陕西靖边县—陕西安塞县---延安。大概有七百多里路。
想那时也确实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胆子也大。也不做什么安全预案,也没有事先联系什么,也没开什么家长会,只是让学生告诉家里要野营拉练步行到延安,让学生每人交了20斤粮票和30元钱。我拿着内蒙古粮票到公社粮站换成了全国粮票。让学生们准备了简单的行李,借上当时学校文艺演出的一些蒙古袍就出发了。
我们三位老师带着22个蒙文毕业班的学生,就这样一路走一路问,一路上欢声笑语,学生们从未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个个精神饱满,排着队唱着歌走着。尤其是进入陕西地界后,学生们换上蒙古袍,一路上引来许多人好奇的目光,得知缘由后都伸出大拇指称赞道“好样的!”
我一路上充当着翻译和联络官的角色,一路上就拿着介绍信找学校联系吃饭和安排住宿。到了晌午时就找附近的学校领导联系请大师傅做饭吃,到了傍晚时就联系学校领导安排教室把课桌拼起来睡觉。好在那时是七月份,晚上天气不是很冷。
让人感动的是,当时一路上联系的学校都很友好。尤其是进入陕北地界后,当时好多学校刚刚放假,当通过老乡打问找到学校校长时,校长弄明白了情况,得知我们是从内蒙古乌审旗野营拉练要到延安的蒙古族学生后都很支持我们,主动帮我们解决困难,从没遇到过推脱不管的。
值得回忆的是途经一个公社学校时,(好像是陕北安塞县的一个公社学校,现在已记不清是哪个具体地点的学校了,)校长很热情,帮我们解决中午吃饭问题后,主动帮我们分析前面的路程,因为山路难走,如果当天继续走的话很可能到不了下一个学校宿营地,即便到了也是很晚了,不容易联系到校长来解决吃饭和住宿问题了。他建议我们休整半天,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再走。鉴于已经连续走了七、八天,学生们也确实有些疲惫不堪,行军时已没有队形了,三三两两的,掉队跟不上已是常态。经过我们三位老师商量,决定接受那位校长的建议休整半天。
在那位校长的安排下,下午我们还和那公社学校也是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好在我们的对手实力不是很强。可能是牧区学生吃牛羊肉多的缘故吧,看起来我们的学生个头就高一些,体型也比对方要强壮些。那场友谊赛我们竟然赢了。比赛吸引了当地许多的老乡来观看比赛,影响很大。
又经过两天的行军后,我们终于到了延安。进入延安市区后,正好路过延安师范学校。当时延安师范学校还没有放假。因为一路上都是和公社的中小学联系解决吃饭和住宿问题,心想如果这延安师范学校能联系上解决吃饭和住宿问题那就更好了。因为级别高了啊,条件不用说是更好了啊。怀着忐忑的心情斗胆进去找到校长室,拿出介绍信说清楚情况并自我介绍说是南京知青后,没想到校长竟然出乎意料地表示欢迎,而且还说我们延安师范学校这几年也招收了许多北京知青。(能被顺利地接待,看来是沾了知青的光了。)在校长的热情安排下,我们一行二十几个人住进了学生宿舍。我被安排到一个北京知青宿舍去住。当晚正好放电影,我们也被邀请看电影。电影放映之前,学校领导向来看电影的师范学生们介绍了从内蒙乌审旗野营拉练来的这些蒙古族学生,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欢迎的掌声。我代表我们这一行人也当场讲了几句话。大意是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野营拉练到革命圣地延安来学习优良的革命传统,要带回去发扬光大。向延安人民学习,向延安人民致敬等等。结果也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当晚回到宿舍后和那位北京知青交谈了很多,互相交流了插队劳动的情况以及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只可惜现在已经记不得他的名字了,只记得那位北京知青是学音乐拉手风琴的,年龄比我大两岁,谈的女朋友也是北京知青,也在延安师范上学。他也很羡慕我们有这样野营拉练的经历。
在延安的几天,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枣园和王家坪等革命旧址,还游览了宝塔山。并和阿拉腾敖其日、哈斯其鲁老师、昂哈巴雅尔、其明脑日布、沙格亚几人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图:拍摄于1975年7月,前排左起是学生其明脑日布,中间是本文作者,右边是学生沙格亚,后排左起是学生阿拉腾奥其日,中间是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哈斯其劳,右边是学生昂哈巴雅尔。)
因疲劳和经费问题,后来回去时就不再步行拉练了,而是买了长途汽车票直接坐车返回了内蒙乌审旗。
这一次野营拉练尽管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确使人难以忘怀。
野营拉练虽然辛苦,但它锻炼了学生们的毅力和意志;培养了学生们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精神。
野营拉练虽然痛苦,但它给了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克服困难的勇气!
吴毅德
作者介绍
吴毅德,1952年2月出生于南京,原为南京市67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0月赴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插队。1972年入伊盟师范学习,毕业后曾先后于乌审旗嘎鲁图公社学校、乌审旗一完小、乌审旗蒙古族第一中学当老师。1981年调回江苏,先后于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执教。任校长办公室主任,2005年被中共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倒计时!外国青年导演大军还有四天到达片场,鄂尔多斯将要秀出国际范儿!
▶看鄂尔多斯,他们这样说……探寻“看中国”之行留下的“鄂尔多斯印象”
▶流淌至今的古老韵律,言说老挝导演心中的鄂尔多斯——“看中国·内蒙古行”影片(五)
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鄂尔多斯发布
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鄂尔多斯发布